戒台寺大斋堂


戒台寺始建于隋开皇年间,公元581年。被当时称为佛门栋梁的智周大和尚带领弟子开山建寺。辽代法均大师,在此首创戒台。中兴之祖智幻,寺院香火缭绕,庙宇巍峨。上至皇室宗亲,下至百姓信众,都以在戒台寺受戒吃斋念佛为荣。


戒台寺斋堂坐落于戒台寺大雄宝殿南墙外,在历史上也随戒台寺几经兴衰,但不论兴衰与否,斋堂依旧作为为民舍粥、寺院僧众吃斋之场所。在抗日年间 北平城外,逃难百姓无家可归,戒台寺在当时便成为逃难百姓遮风避雨的一处居所,而斋堂在当时可谓是百家厨房。寺院舍粥,百姓互帮互助,在此度过了中国最艰 难的时刻。



时至今日,重建的斋堂依旧坐落在那里为游客提供免费斋饭。


戒台寺斋堂,原于卧龙松东北角,因年久破败被拆除。1956年朱德委员长来戒台寺视察,看到戒台寺内风景优美,古迹众多,特做出指示,戒台寺要加以修缮。本着,少赔不赚,为游人提供一些吃住的方便,以防夏季下雨,冬季下雪,为游客服务的原则戒台寺重建了斋堂。


2013年戒台寺景区为还原历史,满足广大信众的要求,恢复了戒台寺大斋堂。按照佛教仪轨过堂方法,食时五观,此五观为:

计功多少,量彼来处。


反省自己做了多少功德,做了多少事。也想想这些食物的得来不易。


忖己德行,全缺应供。


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,是否可以承受这些供食。


防心离过,贪等为宗。


要防止心念起三种过失:对上等食不因其美味起贪著心;对中等食不起痴心;对下等食不因不好吃而起

嗔恨

心。食物皆是众缘和合而成,故不应过度执著。


正事良药,为疗形枯。


应将食物视为滋养四大假合肉身之药,不起贪著之心。


为成道业,因受此食。


为了滋身修行,成就道业,所以食此食,借假修真。)用餐前双手合十、诵经保持斋堂秩序肃静。为了纪念佛祖最早的十八弟子(也俗称十八罗汉)按照古法,把十八种蔬菜、菌类、豆制品熬炖在一起,味道鲜美、营养丰富。做成菜品供僧众食用。


戒台寺斋堂通过两个月的过斋,受到了广大信众的好评。



自驾路线:

市中心出发西行至莲石路,继续西行到达门头沟区石门营环岛,环岛左转,上108国道,沿108国道行驶,经苛萝屯村后进入盘山路,一路有路牌指引,约5公里便可看到戒台寺景区指示牌的丁字路口。左转行驶约700米便到达戒台寺景区。


微信二维码

联系我们